虽然黄体的形成和分泌功能依赖于LH的作用,但改变LH的分泌本身并不引起黄体萎缩。在黄体期垂体释放LH最显著的变化是脉冲频率的下降,即由黄体早期每小时一个脉冲降到4-8小时一个脉冲。然而,人工将整个黄体期LH脉冲频率控制在每小时一次,也不无法使黄体的寿命延长。相反如将黄体早期LH脉冲频率控制在每8小时一次,也不能使黄体提前萎缩。最近,有人提出黄体年龄对LH敏感性降低的学说,即随着黄体的发育,黄体细胞对LH的敏感性降低,以致需要更多的LH才能维持黄体的生存。试管婴儿实验室表明,子宫产生的PGF可能参与黄体萎缩的过程。PGF可使LLC内颗粒释放,溶酶体活性增加,PGF能使黄体内血管收缩,血流减少,PGF还可激活蛋白激-C第二信使系统,使细胞钙离子增加,细胞核内DNA发生断裂,产生细胞凋亡,可见细胞凋亡与黄体萎缩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鸡、牛和猪,无论是自然或PGF引起的黄体萎缩均与细胞凋亡。原位标记断裂的DNA3端时发现,人卵巢无论是大黄体细胞或小黄体细胞,在黄体中晚期均可产生细胞凋亡,而妊娠黄体则无细胞凋亡产生。此外,PGF还可使黄体合成缩宫素,一方面直接作用于黄体,使孕酮分泌减少,另一方面又可作用于子宫,反馈性的使子宫产生更多的PGF,值得提出的是,在猴与人类子宫切除后并不影响黄体的寿命和周期性活动。因此,人类子宫对黄体的溶解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对于高催乳素血症的治疗包括以下方面: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对于无垂体肿瘤者以及无脑部症状的垂体瘤,多巴胺激动剂治疗为首选。溴隐亭是最常用的多巴胺激动剂,可与多巴胺受体结合而直接模拟多巴胺抑制垂体催乳素分泌。用法为在治疗初期睡前服用2.5mg,也可同时饮用一杯牛奶。服药后2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生物学半衰期为3小时。如小剂量开始至2.5mg每天2次,可减少不良反应。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最初剂量,则可从半片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一直到每天7.5唑。通常在首次剂量后1周于早饭或午饭后再加服一次2.5mg。对该药敏感的病人,呵将药片分开并指导病人按他们自己的治疗程序逐渐增大剂量以提高耐受性。副作用多为恶心、呕吐、头痛、眩晕、体位性休克,多出现于治疗早期,往往在1周内消失。另外还有卡麦角林、培高利特等药物。部分对溴隐亭不敏感者对卡麦角林敏感。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在服药同时监测基础体温以及B超监测等了解卵泡发育情况,指导生育。高催乳素血症者单纯使用溴隐亭治疗后,半数以上患者在服药3个月妊娠,近85%在6个月内妊娠,说明溴隐亭治疗后有最佳的妊娠时期。为提高妊娠率,争取患者在用药3、6个月内妊娠。我们认为,应当在明确输卵管通畅及精液大致正常后有计划地开始用药。当PRL降至正常,部分患者仍有促性腺功能不足而不能恢复排卵时,部分患者可加用促排印治疗,使用氯米芬效果比较好。用氯米芬和(或)HCG可促使恢复排卵,提高妊娠率。因此,如果单独用药3个月左右,PRL降至正常而未恢复排卵或黄体不足者,应及时加用氯米芬或HCGO。
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妊娠,是否继续用药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定论。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继续服药至分娩,这种情况主要是对于巨腺瘤患者,因为血PRL在孕期时会上升,若有垂体肿瘤,会随着妊娠月份而增大,出现肿瘤压迫症状。为了确保妊娠安全,可以继续使用。另一种观点是中断使用,在孕3个月后即可停止服用。因为在孕期生理情况下血中PRL也会上升,不必加以控制。出现肿瘤压迫等症状时再服药,但一般这种机会比较少,较多的研究结果证实孕期继续接受溴隐亭治疗的患者并未发现其婴儿有发育异常,然而长期服用溴隐亭是否会致畸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临床观察资料中微腺瘤患者很少有妊娠期肿瘤增大的报道。故妊娠期是否继续用药可结合具体病人情况考虑。